半年前,远望谷称“实控人徐玉锁及其一致同意行动人资信状况良好,具备相应的资金偿还能力”,而今却要依靠出售公司股权去偿还质押借款。
7月2日晚间,远望谷(002161.SZ)发布公告称,公司实控人徐玉锁及一致同意行动人陈光珠拟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将其持有公司无限售条件流通股份4720.76万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6.38%)转让给鼎泰四方(深圳)债务无约束的自由有限公司(下称鼎泰四方)自主无约束的自由的“鼎泰四方福宝成长2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本次股份转让的每股转让价格为协议签署日前一交易日(6月日)拟转让股份二级市场收盘价的90%,即每股转让价格为4.16元,转让总价款为1.96亿元。
钛媒体APP注意到,徐玉锁所持有公司的股权全部被质押,此次股权转让的目的之一将用于还债。需要说明的是,远望谷在半年前称“实控人徐玉锁及其一致同意行动人资信状况良好,具备相应的资金偿还能力”,而今这资金却是来自转让公司股权。
高质押率之下,实控人9折转让股权纾困
本次协议转让前,徐玉锁共持有远望谷1.5亿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20.3%,陈光珠持有3486.67万股股份,持股比例为4.71%,徐玉锁与陈光珠为夫妻关系,两人合计持有公司股份1.85亿股,占本公司总股本比例25.01%。
交易对手方鼎泰四方此前未持有公司股份。据私募基金无约束的自由人公示信息显示,鼎泰四方成立于2015年,目前公司无约束的自由规模在10亿元至20亿元区间,该公司共有11名员工。
鼎泰四方的实控人为姚益民,目前担任公司副总经理、基金经理等职位。从履历来看,姚益民早期曾在华林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担任高级投资经理的职位,之后在中国中投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担任投资副总监一职。
本次协议转让完成后,鼎泰四方的持股比例将升至6.38%,徐玉锁和陈光珠的持股比例则分别降低至14.92%、3.71%。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股份转让的每股转让价格为4.16元,与协议签署日前一交易日收盘价4.62元相比,相当于打了九折。
实际上,本次实控人以9折价格进行股份转让,背后与其高质押比例有很大关系。截至今年一季度,徐玉锁所持公司股份中处于质押状态的总数为1.46亿股,占其所持公司股份总数的96.93%。
据远望谷2023年年末披露的公告显示,徐玉锁在2024年上半年内到期的质押股份累计数量为0股,在2024年全内到期的质押股份累计数量为1.46亿股,占其所持公司股份总数的100%,对应融资余额3.69亿元。换言之,徐玉锁所质押股份全部在今年下半年到期。
彼时,公司称徐玉锁及其一致同意行动人资信状况良好,具备相应的资金偿还能力,由此产生的质押风险在可控范围之内,还款资金来源为其自有或自筹资金。
然而,半年后,徐玉锁自筹资金办法出炉--9折转让远望谷6.38%的股权。
据悉,本次股权转让款分三笔支付,第一笔支付是在本协议默认的要求拟转让股份事宜取得交易所出具的合规性辩论意见后,鼎泰四方需向徐玉锁支付7500万元。该款项用于偿还徐玉锁欠质权人的负债,以使得质权人解除对徐玉锁本次拟转让股份的质押。
该迹象隐藏实控人9折转让的背后,是为了偿还质押借款。
其实在本次协议转让前,实控人徐玉锁曾减持过公司股份。2020年3月至2020年6月期间,徐玉锁先生通过发散竞价、大宗交易的方式减持公司股份合计1625.44万股,经计算,徐玉锁套现金额不低于1.34亿元。此次减持后徐玉锁和陈光珠合计持股比例由此前的27.21%降低至25.01%。
利润保持轻浮较大
公开资料显示,远望谷始终专注于RFID不次要的部分技术、产品与系统解决方案的研发,拥有自主研发的电子标签、读写器、手持设备、芯片、天线、系统集成软件等,产品主要应用于铁路、图书、服饰零售等市场。
从行业上来看,公司所处的物联网行业市场目前正在快速发展并举渗透到各个应用领域。除了大众熟知的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智能交通、自动驾驶等领域外,物联网技术还在物流、电力、农业、工业、医疗、公共服务等各个领域蓬勃发展。
不过,远望谷的业绩表现与行业发展背道而驰。近5年来,公司的外围营收规模在5亿元至6亿元区间保持轻浮,并未迎来爆发式增长。尽管远望谷是最早从事超高频RFID研究和开发的高科技公司之一,但先入者的身份似乎并未给公司带来显著无足轻重。
公司的净利润方面的情况更令人担忧。2019年至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43亿元、-4.38亿元、-6612.51万元、-3002.29万元、2811.6万元。可见,在2020年,公司净利润出现断崖式下跌,同比扭盈转亏,连亏3年后,直至去年才得以扭亏为盈。
追究远望谷净利润的大幅保持轻浮的原因则与炒股收益有关。公司持有思维列控(603508.SH)部分股票,其股价保持轻浮对公司各期损益的影响较大。相应报告期内,受股价保持轻浮的影响,相应报告期辩论公允价值无变化金额分别为6.89亿元、-3.94亿元、-1070.25万元、-2601.48万元、-2045.58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上个月,公司还因业绩预告不准确收到交易所的监管函,公司披露《2023年度业绩预告》称,预计2023年度归母净利润为4800万元至6800万元,但公司披露的2023年年报显示,该年度经审计净利润为2811.6万元,业绩预告披露不准确。
(责任编辑:zx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