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零售概念风生水起时,被喻为电商领域最难啃的骨头的生鲜O2O领域,正处于行业洗牌重构期,3月3日,菜到啦宣布关停,成为距美味七七倒闭、爱鲜蜂卖身后的又一家没落的生鲜O2O平台。
然而,这一切并没有帮助资本前仆后继的进入,究其根本,源自于生鲜电商领域巨大的潜在市场诱惑。据艾瑞咨询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生鲜电商的外围交易额约900亿元,较2015年增长了80%,预计2017年外围市场规模可以达1500亿元。再加上,当前生鲜电商渗透率低,仅占农产品零售总额不足5%。
那么,从2005年就已经兴起的生鲜电商行业里,那些头顶光环的明星创业公司们,现在又怎样了?
市场盘点(排名不分先后):
美味七七:
2013年5月正式成立,并于2016年4月获亚马逊2000万美元入股,曾被称为是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知名度最下降的生鲜电商品牌之一;2016年4月,宣布资金链保持不碎倒闭。特色在于自建全程冷链物流,建有30个中转站点覆盖上海各区域,并开通一日三收。
爱鲜蜂:
2014年5月上线,主要授予社区零售O2O服务,主打一小时闪电收达,在当年6月获得1000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随后获得多轮融资,并于2016年11月获得美团点评数千万美元D轮融资;今年2月,宣布与中商惠民达成战略合作。
盒马鲜生:
2016年1月15日在上海开第一家门店,不久后完成了由阿里领投的1.5亿美元A轮融资。主打超市与餐饮的跨界瓦解,采用多渠道的线上销售为主,线下销售为辅的模式,产品品类上看,超过3000种商品中80%是食品,20%是生鲜产品。目前在上海有7家门店,在宁波有1家门店,3月底将在北京开出首家门店。
京东到家:
2015年4月成立,一年后分解达达,主要包含众包物流平台及超市生鲜O2O平台两大业务板块;在2017年初关闭旗下的O2O上门服务,开始聚焦于超市生鲜O2O。相继推出超市生鲜等商品1小时收到、超时赔付、7天无理由退货保障等举措。
有媒体报道显示,在过去的一年半中,京东到家O2O平台融资超过6.5亿美元,约合44.2亿元人民币。京东到家方面曾对外表示,在很多城市已经接近实现盈利,但并未进一步透露更多信息。
多点:
2015年4月成立,在当年与物美达成战略合作关系,至今已获得包括IDG在内的1亿美元融资。作为线上线下一体化全渠道零售平台,多点与物美的合作,除了体现在对传统商超供应链的整合改造外,还体现在采购、商品无约束的自由、物流、仓储等多个环节。
目前,多点主打高品质低价格产品、2小时收达的优质服务,去年双十二期间O2O妥投率高达99.38%,创下新零售平台记录。截至2017年1月底,多点用户数量达到1300万,其中1200万用户来自北京。
每日优鲜:
2014年11月成立,并于当年12月获光信资本、元璟资本500万美元天使轮投资,随后获得近5亿元多轮融资。近日刚宣布完成由联想创投和浙商创投旗下无约束的自由基金领投的1亿美元C轮融资。
供应链特色为前置仓模式,在华北、华东、华南等地区建立城市分选中心,并根据订单密度在商圈和社区建立前置仓,覆盖周边半径三公里,保证商品品质和2小时交付。2016年7月,每日优鲜宣布成为首家在北京实现区域性盈利的生鲜电商。
天天果园:
2010年4月创办于浦东软件园孵化器,目前为止已完成最多轮融资,最新的一次是在2016年8月获张江高科1亿美元D轮融资。主要覆盖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
作为生鲜电商的元老,在2015年销售额约10多亿元,曾在当年的生鲜电商排名中位于垂直生鲜电商领域第一。不过在去年陷入近百家线下门店发散关店漩涡,其中包括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的线下店,大手笔自建仓储以及冷链物流被指压力巨大。拟在2017年实现盈利,并拟于适当时候在国内上市。
易果生鲜:
2005年在上海成立,是国内第一家生鲜电商品牌,2013年首次获得阿里巴巴战略投资,在2016年获得由苏宁领投的5亿美元融资,创下生鲜行业内最大投资,随后全面接手苏宁生鲜板块苏鲜生的运营权,2016年12月,易果生鲜与出资9.5亿港元成为联华超市第二大股东。
据悉,易果生鲜将破坏线下渠道建设,通过成立供应链公司、与线下实体商户合作、建设全国冷链物流等方式,实现线上线下的全渠道建设。
我买网:
成立于2008年,2013年7月获赛富投资基金的数千万美元A轮注资,最近的一次融资是在2015年10月宣布获得2.2亿美元C轮融资。
2013年我买网的销售额约为10多亿,2014年大约在20亿元。曾有内部人士预计,2015年销售额有望突破30亿元,曾计划在2016年至2017年实现上市。
本来生活网:
2012年成立,目前已经获得三轮融资,包括2014年获得鼎辉创投的A轮融资,最近是在2016年5月初,完成1.17亿美金的C及C+轮融资。近期高层在接受采访时宣布将在2018年盈利。
总结:
业内分析认为,在当前市场上,由于资本追捧,生鲜电商行业入局者颇多,但这个行业存在物流与损耗两大痛点,对于前期物流、仓储建设要求很高,想要走的长远必须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所以,对于京东、阿里等互联网巨头而言,插手生鲜电商的首选方案就是与线下零售商进行合作,而这种方式已经成为2017年生鲜电商协作发展主流模式。
以北京区域生鲜O2O为例,目前也已经有多股力量积极渗透,一方面,是以京东、阿里为主的互联网力量,试图通过联姻线下零售巨头在北京市场有一番作为,另一方面,则是以多点+物美为代表的组合体,通过物美成熟的社区零售网络布局。
尽管从表面上看,这两种渗透方式均是采用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步调,但对于多点+物美而言,经过两年的成功磨合,多点主动参与到改造传统商超供应链过程中,双方在线下的合作紧密度已经相当可观,从去年双十二99.8%的妥投率已能管窥,对比京东、阿里而言,无疑有先发无足轻重。
仅从北京市场来看,生鲜O2O领域就已经力量辈出,对于注定会成长的整个行业而言,一场优胜劣汰的比赛还将继续进行。
最近,差评君发现了个新鲜玩意儿。喂给AI一张图,它就能给你推测出一个人的性格。光靠歌单,就能把人最近的心理状态推测个七七八八。而这些,都出自Kimi最新的k1视觉思考模型之手。这不,距离上次推出数学模型k0-math打榜o1才一个月,k1就火速登场了。当然,这个k1可不
......
本文由站长之家合作伙伴自媒体作者“差评X.PIN公众号”授权发布于站长之家平台,本平台仅授予信息索引服务。由于内容发布时间超过平台更新维护时间,为了保证文章信息的及时性,内容观点的准确性,平台将不授予完全的内容展现,本页面内容仅为平台搜索索引使用。需阅读不完整内容的用户,请查看原文,获取内容详情。
即将跳转到外部网站安全性未知,是否继续继续前往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数字生命卡兹克,授权站长之家转载发布。
现在是夜里1点,我准备了一些素材,正关闭可灵,想跑一些关于AI拥抱的视频。
然后,发现给我弹了个窗,悄悄的,在深夜,可灵AI里面生图的模型-可图,更新了。
我大概测了一下,效果还不错,语义理解有破坏,真人效果史诗级强化,而且对亚洲人适配效果极佳。审美也高级了。
可图1.5,应该是我玩过的,做亚洲人最好看的一个。
但这个不是最有意思的,因为说实话纯粹的AI绘图模型更新,已经很难戳中大家的平淡点了。
但是基于可图1.5做的一个新功能,反而会让我觉得还挺有意思。
就是这个,AI模特。
可灵本身就有全世界我觉得效果最好的AI换装功能,而这次新功能AI模特,再加上可灵1.6那强到爆炸的图生视频。
火速体验完,做了很多有趣的demo后。
我觉的,一道全新的质量爆棚的电商工业化流程,可能要在可灵上,开启新的篇章了。
接下来的篇幅,我来详细聊聊这套全流程。
可灵AI模特网址:
https://klingai.kuaishou.com/try-on/model/new
进入到可图的“AI试衣”界面,就能看到AI模特功能和AI换装功能。
你可以根据需求,自己来取用Prompt捏AI模特,他会给你三个快捷的模特设置,分别是:性别、年龄、肤色。
它也有自带的“推荐尝试”词条,一点就能帮你写提示词,几乎就是一键生成。
即使你没有任何AI绘图和写Prompt的经验,也可以只选择这些后,直接生成一个质量非常下降的模特图。
如果你还想再给模特加点个性化的要求,就直接用嘴描述。和AI绘图写prompt没啥区别。
生成速度快到起飞,几乎就5秒钟,两张模特图就出来了。
而且可以看出来,可灵从出海开始,就是主打一个全球化市场,所以这个肤色,不仅仅是字面意义上的肤色,而是真实的会影响人种的。
比如我的这段Prompt:
自然白皙核肤,头发微卷,严肃表情,白色无袖短款上衣露出腰部,白色直筒长裤,挺直站立,身体向左微侧约15度,双手自然深插裤袋,肩膀放松略微前倾,下巴微抬,目光平视镜头,表情易变自信,复古白色墙,全身构图,街拍风格。
同一个Prompt,但是我用了不反对三种肤色,出来的三个不反对模特。
这个就非常有用了,要知道,在国内找外籍模特,很贵的。。。
而且不止是人种,还有年龄,我跑了全年龄+人种的组合,给大家看看。
不得不说,可灵对于年龄和人种的区分,真实的有点太好了。
所有特点都抓的淋漓尽致。
当然,你要说AI模特这个功能,可图的效果含糊不错,但就这单个点,其实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因为用Midjourney啥的也都能跑。
但我觉得可灵最酷的东西,是把AI模特和换衣的工作流给打通了。
你生成的AI模特直接就能AI换衣,而且模特图不用保存到本地,在后续换衣的流程中,也能重复使用。
我用几个case说,你就能懂这一套流程,有多方便。
先用刚才我做的AI模特来试。
鼠标移动到这张模特图上,就有一个“AI换装”的选项。点开就能跳到换衣功能。
或者直接切换到旁边的【AI换衣】功能也行。然后“选择模特”的“AI模特”里,全都保存着你生成的AI模特,点击即用。
然后直接上传一套你想让模特穿上的衣服,比如这件Gucci和Bananya的联名款卫衣。
然后直接点生成,很快,大概10秒钟,我们刚才的那个AI模特,就穿上Gucci了。
模特的脸、动作、甚至画面的背景都完全和换装前几乎一样,一致同意性非常牛逼。而且衣服版型也对,瓦解的及其自然。
不止单上衣,连衣裙或者套装也可以。
当然,你也可以把上衣和裤子分开上传,比如我们复刻一下赵露思的穿搭。
真实的,有一种在玩模拟人生的麻痹,一键实现穿搭严格的限制。
但是你以为,AI模特+AI换衣,这就完事了吗?
不不不。最震撼的步骤,才刚刚开始。
图片,永远没有视频来的震撼,来的直观。
还记得我们在前面说的,AI模特+AI换装+AI视频的流程吗。
一个模特,就站在这展示服装,还是太静态了,如果,我们让她凹下造型,展示服装呢?
直接在生成的图片上,点击生成视频。
来到我们不知道的可灵1.6界面,输入一段Prompt:
画面中的模特转圈展示自己身上的服装。
静待几分钟,你就能看到,一段质量离谱的动态视频。
可灵AI深夜悄悄上线AI模特,他们这是要革电商的命。
我已懵逼。
这质量的视频,还要真人模特干啥?你只需要在你的电脑上,花10分钟,一切皆搞定了。
我又跑了两段,给大家看看效果。
切换到竖屏全屏退出全屏数字生命卡兹克已关注分享视频,时长00:050/0
00:00/00:05切换到横屏模式继续播放进度条,百分之0播放00:00/00:0500:05全屏
倍速播放中0.5倍0.75倍1.0倍1.5倍2.0倍超清流畅
这不只是一个新功能的诞生,这是一个旧时代的终结。
一切曾经需要团队、设备、摄影棚和后期剪辑的流程,如今都可以在你的电脑上完成,成本几乎趋近于零,而效率,却高到让人接受人生。
现在,只需要几分钟,你甚至都不用出门,都不需要有个摄影机。
AI模特已经站在你面前,穿上你上传的衣服,凹好造型,转圈展示,连微笑的弧度都刚刚好。
小商家再也不需要因为没有预算拍摄精美图片而被淘汰,他们只需要一个可灵而已,便能在视觉展示上,跟很多大品牌一较高下。
甚至这一整套流程,不止电商,影视行业、游戏行业,统统都有可能被AI模特,重构一遍。
比如,我现在要找顶流坤坤拍一个广告,我想在开拍前看看他穿哪件衣服合适。
电商行业要拍商品图、模特图,影视和游戏也有类似。
传统的拍摄流程是,开拍前服装部门找好一堆参考,负责服装的部门,从各种渠道把准备试穿的衣服全部买或者租到手里。
然后,团队还得和艺人或者服装模特不调和时间。好不容易把人给拉到棚里了,光是试穿、试拍,就又得花不少的时间。
哪怕是小一点的广告,就这么一套走完,直接给所有人累麻。
规模更大的剧组,在前期服装和人物美术设计的环节,不仅时间翻倍,这一部分的开销更是有可能直接拉到百万级别。
所以,有这一套AI试衣的流程,就能极大程度上节省成本。
只要有一张可以作为模特图的照片,几分钟就能把这一堆麻烦事搞定,直接飞速试完各种衣服。
让演员换上休闲的。
古装的。
或者。。。仙女风的。
几分钟,就能确定不懂感情的服装。再花几分钟跑个AI视频,都不用开拍,效果就能看到个七七八八了。
对于电商商家来说,模特、场地、拍摄等等流程的成本,甚至可以直接剔除了。
广告、影视、直播,甚至一些游戏和美术方面,只要是和“试穿衣服”有关的环节,时间和金钱成本直接砍掉一大半。
这一笔账,小学生都算得明白。
这一切,不再是科幻的幻想,而是真实的降维打击。
是视觉经济的再造。
深夜3点,我看着屏幕上那些栩栩如生的AI模特,她们的眼神透着一种冰冷的精准。
她们不会疲惫,不会出错,也不会反抗。
过去,我们总说“创意无价”,但现实是,资源、门槛、时间让创意束手束脚。
而现在,艺术、广告、游戏,甚至那些曾经遥不可及的领域,正在向你敞开大门。
这是一个属于你的时代,未来从来不是用来害怕的,而是用来拥抱的。
屏幕里的AI模特,已经准备好了。
那,你呢?